时间 贷款 费用 企业 公司 银行 万元 中国 美国 车辆

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幻:韩松经典作品集《看的恐惧》在蓉分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22:01:00    

30日下午,“韩松的‘三维科幻’——《看的恐惧》新书分享会”在成都西南书城举行。科幻世界杂志社前总编辑谭楷、电子工程师兼科幻作家谢云宁、科幻文学博士姜振宇、该书责任编辑汪旭,以及科幻世界原创图书部主任陈曜,围绕韩松的作品价值与出版故事,与现场读者展开交流。

《看的恐惧》精选了韩松14篇中短篇科幻小说,是科幻世界杂志社为韩松推出的经典科幻作品集,包含入围雨果奖的《没有答案的航程》、反乌托邦寓言《看的恐惧》等佳作。

《看的恐惧》分享会现场

“三维科幻”的说法来源于科幻作家刘慈欣。他曾经如此评价韩松的作品:“韩松与别人确实不同,他的感觉比我们多一维,因而他的科幻也比我们多一维。韩松写的是三维科幻,而我们写的是二维科幻。”

汪旭作为本书责编,将“三维科幻”解释为韩松的一种多视角的、颠覆性的叙事方式。“韩松的作品常让我感到‘脊背发凉’”,她提到其中一篇同名小说《看的恐惧》。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诡异的设定:一个天生拥有十只眼睛的小孩,年轻父母恐惧不安、科学家对婴儿眼中世界的极端探索、同样状况的婴孩接连出现……汪旭表示:“他用十只眼睛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用两只眼睛看到的世界有何不同?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想象张力。”

在《老年时代》里,韩松构建了一所老人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养老院;在《地铁惊变》里,地铁里的人从上班族进化为异端文明……每一个故事设定都令人毛骨悚然。“韩松比我们看得更远。”作为中国科幻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谭楷表示,自己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对韩松作品 “另眼相看”。他以《宇宙墓碑》为例,指出多数科幻作家在讲述有关太空的故事时,只是聚焦宇宙探索的“过程”,而韩松却跳出“太空英雄凯旋”的常规叙事,用“墓碑”这个意象提醒人们:宇宙探索远未到终点。

谭楷表示,韩松擅长从独特角度挖掘题材,如《地球是平的》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地球是平的”认知为起点,就是韩松“多视角看世界”的体现。

在活动现场,谢云宁回忆了自己长达30年的韩松作品阅读经历。他谈到,自己高中时便读过那篇《宇宙墓碑》,虽未完全读懂其中宇宙与人生的因果关联,却不妨碍他对韩松作品的偏爱。其中以韩松从重庆坐船赴武汉求学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作品《三峡之旅》,让谢云宁印象格外深刻:“韩松虚构了一个被浓雾笼罩的异时空三峡,将大学生的憧憬与末日危机结合,极具感染力。”

从学术视角出发,姜振宇分析了韩松作品的文学价值。他提到,韩松擅长用人文知识与科技背景下的文学经验,结合人类焦虑探讨哲学问题,其对“当下人具体生活经验”的关注,恰好弥补了文学界认为科幻作品“缺乏文学性”的短板。“韩松会让自己进入被异化的思维观察生活,比如他在2003年发表的《地铁惊变》,在地铁里读会让人脊背发凉。这种对科技影响下真实经验的呈现,让他的作品文学性超出许多主流文学作家。”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袁诗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