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积极实施“技能强市”行动,不断健全完善“引育留用”机制,加速领军型、数字型、紧缺型、青年型高技能人才培育。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已突破109万人。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领域,从生产线、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
一些大型冲床机架结构复杂、空间狭窄,焊接人员无法进入内部焊接,技术达不到质量标准。协和兴精机(昆山)有限公司制造部课长、技师李印旺加长焊枪弯管,并设计出可360度旋转、加载减震器的焊枪支架。经过反复试验,焊工单手操作即可完成狭窄空间焊接,焊缝成型美观,质量达标。公司成立了焊接工作室,李印旺培养了100多名中高级焊工。他获第五届苏州技能状元大赛一等奖,被授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半导体设备物联网是提升制造效能的关键。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品质评价支援部门技术工程师、高级技师吴磊,带领团队开展30多个项目攻关,实现了检测设备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为企业降低成本1000余万元。他主导完成了公司半导体封测老旧设备的物联网改造,为先进制程研发提供可追溯的完整数据链,加速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技术迭代。
杨帆2008年毕业后来到璜泾供电所,他刻苦钻研技术,在“实战”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过去农村电网改造中,低压换线通常以1根牵引线连接1根导线的方式进行,导线绝缘层易磨损,且需5至8人同时手工拖放。杨帆设计制作了低压线路新型放线施工装置,通过“1根牵引线牵引4根导线”的方式,将以往需往复4次的导线展放过程减少至1次,只需2人操作,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减少了农作物的损失。
聚焦新技术需求和新职业发展,苏州动态发布紧缺工种,引导市场开展前瞻性培育。在全省率先推出数字技能提升行动,两年新增“数字工匠”10.97万人;在全国率先推出项目制培训,灵活匹配市场需求,已发布294个工种,培训5.65万人次。打造“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引导市场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辨识度高、信用度优、示范性强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创新推出家门口的“技能夜校”,已动态发布400余门课程清单,培训学员超万人。
苏州构筑高能级创新培训载体,做大做强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等特色项目。建成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90家,发挥其在技术攻关创新、技能革新研发、名师带徒传技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同时,拓宽技能人才发展路径,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全省率先开展评聘试点,19家试点企业评聘7名首席技师、62名特级技师。此外,苏州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省级技能大赛为龙头、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引领职工以赛促干、比学赶超,并擦亮“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品牌,鼓励各行业开展练兵比武。
据悉,苏州人社部门今年还将开发上线“技能地图”,推出百场职业技能竞赛、百场“苏城技能共享课堂”,有效促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苏报融媒记者 邵群/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