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公司 企业 万元 车辆 自己的 美国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看天河路商圈如何崛起进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7:36:00    
图片
近日,天河城正式宣布启动为期三年的改造升级计划。这将是天河城29年来一次重大的改造升级,目标将变身为一座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消费中心。这一消息让第一商业网创始人黄华军感触颇深。29年前的天河城广场,正是他记录广州商业发展变迁的起点。
0488464e0db13a0d99134b7d35da32b2_.jpg

第一商业网创始人黄华军

从中国内地第一座超大型购物中心天河城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黄华军一路见证着天河路商圈的崛起和进化。2005年,伴随着正佳广场开业,他首次提出“华南第一商圈”的概念。后来的数据也证明了他的预判。短短2.8公里的天河路,如今汇聚了14家大型商业综合体,拥有24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日均客流150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华南第一商圈”。

图片

PART

广州多家百货公司同日开业

“当时天河只有天河体育中心孤零零矗立,周边是连片的农田和鱼塘,治安环境也相对较差。对于像我这样在老城区长大的本地人来说,更加觉得天河遥远落后。”

1991年夏天,从大学毕业的黄华军被分配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亚太经济时报》。报到不久,省社科院就从繁华的越秀北迁至天河北。从荔湾的家出发经由东风路到新单位,他每天要骑45分钟单车。他万万没有想到,几十年转瞬即逝,这里变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更是成为华南商业的“心脏地带”。

《亚太经济时报》的工作给了他在一线接触广州商业的机会。“我对商业方面兴趣比较大,当时报社设置了‘商情’板块,我就是负责这方面的内容。”

20多年前,除了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周围很荒芜,几乎没有一丝商业氛围。广州为何会在这里布局国内第一座超大型购物中心?

黄华军回忆,当时,广州提出要学习海外,打造“一站式”购齐的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其选址不能远离市区,但也不能太偏僻。挨着东山区(现已与越秀区合并)的天河区是当时最佳选择。1992年8月18日,天河城广场在天河正式奠基动工,选址与天河体育中心仅一路之隔。

“原计划将购物中心建在广百中怡现址,但领导视察过后发现天河体育中心正对面的地块更为适合。这里视野开阔,立交桥下车流顺畅,比中怡的地块更为合适。”在黄华军策划执笔的《天河城报告——“中国第一MALL”解析》一书中,记录了一段关于天河城广场的具体选址的“小插曲”。

1997年的天河城

“那时候大家都还不知道什么叫购物中心,大家对商业的理解就是临街商铺,百货商店进驻购物中心是个新鲜事。”

随着吉之岛(现永旺超市)等主力店的引入,天河城广场运营逐渐成熟,购物中心为百货带来的客流和购买力更是颠覆了南方大厦团队的想象。

当然,天河城也走过不少弯路。比如,天河城曾引入证券交易营业厅、夜总会等业态,但最后发现这些业态与商场存在“时差”,效果并不如意。

“天河城的发展是不断试错、持续调整的过程,这些教训给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黄华军说,作为国内首家大型购物中心,天河城在选址、商业模式、品牌业态等方面均起到示范作用,其营业额、租金也是一路上涨,但天河城真正的爆发期是1999年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开通。

1999年,广州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

“租赁局面大大扭转,商户都争着进驻天河城。地铁大量的客流给天河城带来了一场‘黄金雨’。”

图片

PART

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先有天河城,才有今天的天河路商圈。天河城的横空出世,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整条天河路。

在天河城之后,附近的广州购书中心、维多利广场等陆续拔地而起。随着正佳广场正式开业,传统商业向体验消费变革转型步伐提速。此后,太古汇、万菱汇、天环广场等一个个优质商业项目在亚运前后相继面世。

在天河路的另外一边,繁华的场景出现得更早一些。

北有中关村,南有科技街。位于华师后门的五山科技街是广州最早的IT集散地,IT产业的繁荣带动了临近岗顶片区的发展。几年下来,太平洋数码广场、百脑汇、新赛格电子城、总统数码港、南方电脑城等商场相继落子天河路,这里一跃成为华南最大的数码交易市场。

图片

从天河城的“一枝独秀”到后来商业载体“遍地开花”,天河路商圈逐步形成,为城市商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北京路商圈、上下九商圈以街铺为主的模式不同,天河路商圈以购物中心为主导,体验更为多元,发展更具活力。”黄华军表示。

长期跟踪天河路商圈发展,黄华军发现,随着商业体量的不断拓展,天河路商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概在2005年,我首次提出了‘华南第一商圈’的概念。单从商业面积来说,天河路商圈就已经配得上这个称号。”

创办第一商业网后,他还通过组建商业智库,邀请专家学者、媒体、业界同行讨论天河路商圈未来的发展方向,助力商圈持续焕发新活力。电脑城转型、“千店一面”同质化、打通商圈地下通道等都是他们曾经探讨的话题。

随着天河路的扩张,急需一座桥梁,架构起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同时为商圈内企业打造更行之有效的营商协商模式。2012年,天河路商会应运而生。

“通过天河路商会,政府在背后做出了许多倾斜和努力。例如支持商圈举办一系列活动,如广州国际购物节、美食节等,还有开发商圈各种指数,这些对于天河路商圈发展有建设性意义。”在黄华军看来,天河路商圈的长红,离不开“政府+商会+企业”共建共治的管理模式。

图片

“创新体现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而融合则是要跨界文化、科技、教育等,实现资源整合,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就是要有超前的眼光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勇于试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黄华军看来,创新、融合、超前,是天河城持续繁荣的秘诀,也将成为天河商业的制胜之道。

恰逢天河40周年

来看看黄华军对天河有什么期待吧~

图片

历经40年奋斗,天河实现蝶变。您对天河这些年发展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黄华军:天河区的创新精神是我感受最深的。天河区是个年轻的区,身上没有背负太大的包袱,年轻人也多,这里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不断推动着天河区的发展和创新。

在天河区成立 40 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您对它有什么寄语或祝福?

黄华军:

作为广州的新城区,天河能短短四十年间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绝对能在历史上记上一笔。如果将天河比喻成一个人,如今的天河正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年阶段。既拥有不惑之年的沉稳成熟,又不乏往上的拼搏进取。进入不惑之年的天河区,我希望天河将来可以更沉稳、更理性,但同时不乏激情,这一点至关重要。

素材来源丨天河区商务局、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 |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日报、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广州天河发布往期

记者丨夏嘉雯、孙嘉怿

编辑丨房丽华

初审丨黄嘉成

复审丨张煌平

终审丨江秋明

签发丨余 彦

出品丨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丨gzthf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