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企业 公司 万元 车辆 美国 自己的

避坑“不合理低价游”,看过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5:13:00    

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质量监测中心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游客警惕“不合理低价游”陷阱,理性选择旅游产品,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何为“不合理低价游?”

警惕陷阱保护权益

“不合理低价游”是指旅行社等经营者以远低于市场正常经营成本的价格招揽游客,随后通过强制购物、增设付费项目、降低服务标准等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此类行为不仅侵害游客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旅游价格并非越低越好,旅游者应综合考量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与价格,理性估算成本构成,避免盲目追求低价。

四大套路揭秘

“低价揽客”到“强制消费”

低价噱头引客入局。部分旅行社以“补贴”“特惠”为名,推出“豪华五日游仅500元”等明显违背成本逻辑的产品。游客参团后,旅行社可能会通过增加自费项目、诱导购物等方式来弥补成本,甚至强迫游客消费,最终游客支出可能远超预期。

模糊行程暗藏陷阱。合同中对景点游览时长、购物点数量等关键信息语焉不详,实际行程可能大幅缩水游览时间,甚至以自费景点替代免费项目,使旅程沦为“购物专场”。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利用“准四星酒店”“豪华体验”等模糊表述抬高游客期待,实际提供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质量严重缩水,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软硬兼施强迫购物。口头承诺“无强制消费”,行程中却通过威胁离团、话术洗脑等方式诱导游客购物,部分导游甚至与商家联手施压,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五步避坑指南

识破套路理性选择

一是对比市场价格。若某产品价格显著低于同类型线路,如市场价3000元的产品仅售800元,需警惕背后风险。

二是细审行程安排。行程中购物点占比过高,如单日超半数时间用于购物,或自费项目密集,应谨慎选择。

三是查验资质信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旅行社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信息,避免选择无资质“黑社”。

四是严审合同条款。明确费用涵盖范围、退改规则等细节,拒绝“舒适酒店”等模糊表述,要求注明具体标准。

五是拒绝口头承诺。所有服务承诺须以书面形式载入合同,避免事后维权无据。

遇纠纷如何维权?

保全证据依法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组织“不合理低价游”并以此诱骗消费的,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乃至吊销执照等处罚。若遭遇侵权,游客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维权。

一是保留证据。妥善留存合同、发票、行程单、购物凭证、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这些是维权的重要依据。

二是协商解决。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与旅行社沟通协商,理性提出诉求,要求其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解决问题。

三是投诉举报。若协商未果,可拨打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投诉电话或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也可通过其官方网站的在线投诉平台进行投诉。此外,还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的网站、APP等进行投诉。消费者协会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解和处理。

四是司法维权。咨询专业律师,准备好充分证据,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夏季旅游高峰将至,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质量监测中心提醒广大游客,美好旅程需以安全与品质为基石,莫让“低价”遮蔽双眼,理性选择方能守护诗与远方。

来源:湖北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