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公司 企业 万元 车辆 自己的 美国

独家专访俄罗斯“中国通”加林娜·库利科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6:07:00    

【深视新闻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这是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十一次到访俄罗斯。两国元首将举行今年首次面对面会晤;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0年,再次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庆典活动。


特殊历史节点,大国外交即将写下遒劲一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 加林娜·库利科娃


在俄罗斯“胜利日”到来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在莫斯科接受了深视新闻记者何王子彧、王涛的专访。


库利科娃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生于1935年,1949年与中国结缘,1957年参与创建苏中友好协会(俄中友好协会前身),服务中俄两国民间外交七十载,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被誉为“中国通”。


2019年9月,库利科娃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成为继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人。2022年,库利科娃被授予俄罗斯“友谊勋章”。


90岁高龄的她,举止优雅,精神矍铄。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6:00起床,8:00乘地铁上班,9:00前到岗,阅读报纸、通过网络了解中国最新动态。如今,仍奔走在中俄民间外交第一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俄中友好协会在协会的前厅,专设了图片文字展示区。所有图片均由库利科娃甄选。她始终坚持,凡事亲力亲为。


加林娜·库利科娃带领记者参观俄中友好协会


记者与库利科娃的专访地点位于俄中友好协会的会客厅,穿过前厅即可抵达。厅内陈设了来自中国各式各样的物件。随便指向其中一样,库利科娃都能道出背后的友谊故事。


专访当天,莫斯科的气温不高。库利科娃身穿一袭红色长裙,在回应记者的关心时朗声笑道:“我的心很热,(便无惧寒冷)”,并指着红裙说:“这是你们‘中国红’。”


如今,库利科娃仍能熟练哼唱出1950年的歌曲《莫斯科——北京》,“中俄人民是永久弟兄,两大民族的友谊团结紧,纯朴的人民并肩站起来,纯朴的人民欢唱向前进。我们的友谊永在心......”


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曾言,“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在重要历史节点,同历史见证者、推动者促膝长谈,听她回溯及展望中俄关系,无疑是难能可贵且极为畅快的体验。


以下是专访实录。


亲眼见证中国发展各个阶段

当下是俄中关系最好时期


何王子彧:您曾提到,14岁时因新中国成立,与中国结缘,并想要学习中文。在长达70年对华友好交流的过程中,有哪些瞬间让您坚信推动中俄友好是您的毕生使命?


加林娜·库利科娃:首先,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来自深圳,我想向这座美丽城市的市民们问好!


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去过深圳多次,去年我再度去了那里。我想说,深圳的大学数量正逐年增长,其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俄中双边合作的骄傲。


深圳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因此我想从这里开始说起。


我上大学时,开始深入研究中国,至今已有很多年了。我见证了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印象极其丰富,但很难说哪个阶段是最重要或者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我见过中国贫穷的样子,(比方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我也和俄中两国人民一起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困难时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国领导人找到了明智的解决办法。


俄中两国之间,有世界上最长的边界线(之一),长达4300公里。这条边界线应成为(象征)友谊的边界线。然而,在苏中关系紧张的年代,这条边界并不是友谊的边界,而是分隔的边界,“紧张的关系”对于两国而言都代价高昂。因此,我们的领导人认识到,两国除了睦邻友好之外,别无他选。


俄中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去年,我们庆祝了两国建交75周年,今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以及俄中两国建交76周年。


在此期间,我们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从战略协作伙伴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后来又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如今,俄中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一关系的缔造者是两国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元首外交是国家间关系深入推进发展的 “指南针” 和“定盘星”。


代表俄中友好协会,我想说的是,两国民间外交得到了高度评价。普京总统多次强调,国际关系是基于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构筑的。如果两国人民互相理解,两国关系就会发展。因此,民间外交为如今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什么是民间外交?就是为国家领导人制定的政策,建立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基础。


如果你问我,什么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会说,经过困难时期后的俄中关系。尤其是在过去12年间,俄中关系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今天的俄中关系,也是最稳定的。


“只要俄中团结,就不会被打败”


何王子彧: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这一时间点对于中俄两国关系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加林娜·库利科娃:今年,我们庆祝苏联伟大卫国战争(1941年-1945年)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年-1945年)的胜利。


我们知道,中国人民是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主义的民族。1931年起,中国就开始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持续了14年。


俄中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共牺牲了数千万祖辈的生命。今天,我们要感怀那些通过不懈努力、付出巨大牺牲并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这一胜利的英雄们。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俄中两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切。


我们也要努力,不让任何人歪曲战争结果。80年前,中俄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战争年代,我们互相帮助。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军事装备,我们的飞行员曾在中国上空作战。今天,我要感谢中国朋友,感谢他们守护和维护在中国空域牺牲的苏联飞行员的纪念碑和陵园,感谢中国朋友对先烈的缅怀。


在俄罗斯,中国在我们艰难岁月中所给予的帮助也同样受到尊重,在抗日战争时期,身处困难之中的中国依然向苏联提供粮食等援助。因此,这场共同的胜利意义重大。


俄中两国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文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我们(俄中友好协会)的使命是不让任何西方势力破坏我们的友好关系,并且这种干预几乎是不可能(得逞)的。


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这种合作关系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树立起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如今,西方势力、美西方国家企图破坏俄中合作,但这绝不会得逞。


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都说过,俄中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俄中关系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稳定的,它建立在两国人民利益基础上。


我们是团结的,所以谁也不能分裂我们。我们会共同努力,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友谊与合作,这一切始于二战反法西斯时期,如今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维护俄中乃至世界安全的坚实保障。


无论西方是否承认,他们都要接受这一现实:只要俄中团结,我们就无所畏惧,且不会被打败。



俄罗斯关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何王子彧:在您看来,两国民间交往如何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形成“三足鼎立”的支撑?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俄合作面临哪些新机遇与新挑战?


加林娜·库利科娃:今天,俄中关系建立在两国坚实互信的基础上。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是俄中两国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去年(2024年)我们的贸易额达到2448.19亿美元。不仅限于能源产品,俄中合作现已扩展到高新科技、农业、医学、教育、航天等领域。


同时,联合办学也正在不断增多。目前,俄中两国高校建有14个同类学校联盟,涵盖600多所高校,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双边合作网络,每年组织120多项活动。


我们非常关注并祝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绩,例如DeepSeek这样出色的大语言模型。在这一领域,中国超越了美国。中国年轻的工程师在很短时间内,做到了美国花费数十亿美元且多年未能实现的事情。


俄罗斯有强大的基础科学,中国有强大的应用科学。如果将二者结合,我们会取得更大成功。



如今,我们的合作是多层次、多领域、多网络的。领导人制定方针、政府落实政策。俄中两国每年都会举行政府间会议。俄罗斯国家杜马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交流,地区合作也在积极开展,甚至社会组织都参与其中。


这次习近平主席来俄罗斯出席庆典,不正是我们俄中友谊的见证吗?


我认为,俄中两国合作正在不断发展。这得益于我们的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与相互理解,这非常重要。


我相信,我们会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子子孙孙会看到2049年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俄罗斯也将取得更高成就,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我对此坚信无疑。


中国传统佳节走进俄罗斯

俄罗斯掀起“中文学习热”


何王子彧:我记得您曾写过一本书,名叫《俄罗斯和中国:民间外交》,真实记录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


加林娜·库利科娃:当时(2012年),我写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俄中友好协会成立55周年。


现在我想续写这本书,将它新编一版。因为这些年在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是我们合作最积极、最有力的时期。


我刚才说了,俄中在经济、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合作正在发展,但我还想谈谈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我刚在莫斯科大剧院观看了来自深圳的原创舞剧《咏春》,剧情感人,演员表演精湛。这是我第一次在莫斯科大剧院看到这样的中国文艺精品。我看到眼圈都红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真了不起!


如果大家也如我一般在莫斯科大剧团院欣赏中国演出,就会明白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去年5月在北京宣布的“中俄文化年”,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多么地活跃。


为此,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俄罗斯顶级交响乐团、芭蕾舞团等艺术团体纷纷前往中国,举办多场演出。


俄罗斯著名的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也在中国舞台上进行演出。我曾多次欣赏过他们的表演,所以我能想象他们在中国演出的场景有多美好。让中国观众欣赏到俄罗斯和西方经典,俄罗斯民族乐器及民乐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在莫斯科庆祝中国春节,现已成为一种传统。今年,整个莫斯科都被中国灯笼点亮了!莫斯科市民品尝地道中国美食,味道就如人们在北京吃到的一样。


今年,我们还首次庆祝孔子诞辰,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人们的倡议下,我们将于5月31日在莫斯科举办一个大型晚会,届时将有年轻人参加,专门庆祝“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而在秋季,我们也将举行中秋节的主题庆祝活动。我们希望俄罗斯人民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切都让我们的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这是纯粹的民间交流。在中国,人们也会庆祝俄罗斯的“谢肉节”,吃俄罗斯煎饼,体验我们的传统。这类民间节庆活动,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


莫斯科市民在莫斯科大剧院,可以观看到《咏春》这部中国舞剧。不久前,我们还看了俄中两国合拍的电影《红丝绸》,讲述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的故事。在莫斯科郊外,就有中共六大纪念馆。


今年,我们还将举办民间艺术节,邀请中国代表团以及俄罗斯地区代表团参与。俄罗斯有很多州,中国有很多省份;中国有56个民族,俄罗斯有一百多个民族,我们希望在这一场合,展示民族艺术。


我们也积极在中国多地,如哈尔滨、青岛、沈阳等,举办“俄罗斯制造”相关展览活动。在举办大型展览的同时,俄罗斯艺术家也会赴中国演出,这就是文化交流。


举办的文化活动越多,人们就会更加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俄罗斯人民会更了解中国,中国人民也会更了解俄罗斯。


我想强调的是,当前“中文学习热潮”正在俄罗斯不断扩大。


2010年,联合国将4月20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如今,在俄罗斯有140所大学和22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汉语已纳入俄罗斯高考科目。


语言是我们互相理解的桥梁。亲爱的朋友,我们做到了,这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更加信任彼此。


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朋友


何王子彧:您刚刚提到想续写《俄罗斯和中国:民间外交》。那您希望在书中加入哪些新时代篇章呢?


加林娜·库利科娃:如果我有精力的话,我肯定会在书中续写——在民间外交支持下,俄中两国的合作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尤其是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共同推动下,这一时期是两国关系最活跃的时期。


俄中友好协会至今已成立68年。我们不仅在莫斯科开展工作,在全俄有32个地区友协分会,从远东、西伯利亚到乌拉尔,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从摩尔曼斯克到克拉斯诺达尔,我们都在努力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友协分会通常由地区最大高校的校长领导,高校是青年人的聚集地。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与俄罗斯年轻人交流。我自己也常去各地演讲,讲述为什么我们需要中国,为什么我们珍视与中国的合作。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发展成功的国家,我们必须携手前进。我们有条件优势,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有巨大潜力。我们有明智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地方人民也要明白这些。


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朋友。俄罗斯和中国没有结盟,但我们的关系远超同盟关系。因为所有国家机关都参与其中,社会各界都支持这一政策,所以我们现今可以自豪地说,社会各界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经常收到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问候信。信中写道,我们协会数十年如一日,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信任,巩固两国友好关系社会民意基础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高度评价让我们更加努力工作。


“友谊勋章”背后的故事


何王子彧:我们知道,您是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同时也是俄罗斯“友谊勋章”获得者。这份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


加林娜·库利科娃: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我受邀前往北京。


此前我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于2016年设立。2018年,普京总统成为首位获得“友谊勋章”的外国人士。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一行人,受邀参加了授勋仪式,亲眼见证习近平主席为普京总统佩戴勋章的庄严时刻。


我们回国后,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加林娜·库利科娃获得的“友谊勋章”证书)


在一年后的2019年8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代表突然到访,带来了一个惊喜。


他们问我:“您还记得第一位获得‘友谊勋章’的是谁吗?”


我答:“当然是普京总统。”


他们追问:“那第二位呢?”


我答:“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他们继续问:“那第三位是谁?谁将会成为第三位获得这枚勋章的人?”


我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他们告诉我:“是您!”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有两枚“友谊勋章”,一枚在普京总统那里,一枚在我这里。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被邀请来到了北京。当时与我一同被授勋的还有五位外国代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第一书记劳尔·卡斯特罗、泰国公主诗琳通、坦桑尼亚前总理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以及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外事干部、大批杰出学者和外交人才的伊莎白·柯鲁克女士。


我们一共六个人,我是唯一一位来自俄罗斯的代表。


习近平主席授予了我这枚精美的勋章。它于我而言,是如此的庄重。但我必须要说的是,这枚勋章不属于我个人。它陈列在我家中,只是由我保管,但它不属于我个人。


友谊不是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自俄中友好协会成立以来,我一生中与成千上万名政治家、外交官、社会活动家并肩工作。


从一名普通秘书成长为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这是一条太漫长的道路。


这条路上,有许多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都为俄中两国友谊作出了贡献。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这枚勋章属于所有多年来缔造和守护这份友谊的人,属于支持普京总统发展俄中关系政策的每一位同事和同胞。


或许是因为我从未离开过这份工作,始终专注于同一份事业,我才被选为代表,接受这份荣誉。


当然,在获得这枚勋章后,我想我应该更加积极地工作。


你们说我高龄。是的,我90岁了。但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就必须继续为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奋斗。



如今我拥有两枚“友谊勋章”,中国的和俄罗斯的(都有)。我还有许多其他荣誉,但我的工作从不是为了这些荣誉而做,而是为了我无比珍视的伟大友谊事业。


勋章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同事的肯定。


我作为组织者,频繁地参与活动、发表演讲。我不能说自己累了,因为勋章赋予了我继续积极工作的使命。


我明白,“友谊勋章”是中国国家级勋章,通常一国仅授予一枚。鉴于俄中两国特殊的双边关系和俄中友好协会对两国友谊事业的贡献,我国获得了两枚。


因此,朋友们,这枚勋章是大家共有的,属于所有人。


在我身后,是我所工作的整个俄中友好协会。勋章不属于我,它属于我的组织,属于俄中友好协会,这背后凝聚着无数同事的付出。


这枚勋章我只带过来展示过一次,平时并不佩戴。因为它是珍贵的纪念物,是记忆的象征。我担心把它弄丢了。


等我离开人世后,它会留在我的家庭和我的同事手中。这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我所有的荣誉都属于与我并肩同行的“战友们”。


一生与中国相连

只要心脏跳动,就会继续工作


何王子彧:您刚刚提到“只要心脏跳动,就会继续工作”。90岁高龄仍活跃在工作一线,支撑您的动力是什么?


加林娜·库利科娃:热爱自己的工作。


正是这份想要继续工作的愿望,支撑着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8点出门乘地铁来到这里(俄中友好协会)上班,日复一日地重复那些琐碎的日常工作。


我很幸运,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我对中国感兴趣,我的一生都与中国相连。


如果有人选择了别的工作,比如像您一样做记者,并且热爱这份工作,坚持做下去,也会活到我这个年纪,依然想继续工作。


关键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认为它是必要的、重要的。如果有这份心,就会活得长久,工作长久。


我主要从事实践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质,没有任何酬劳。我和同事还任职于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在那里领取自己的工资。


既然是研究所的研究员,那就需要撰写论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等。


我始终密切关注中国发生的一切。我每天都会阅读报纸,通过网络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俄中两国人民的生活情况。


没有这些积累,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没有对时事的掌握,我也做不好发言,因此我需要掌握有关俄中两国的最新新闻。


习近平主席曾送给我们四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不久,我们进行了一场学术论坛,我在论坛上做了报告,关于全球治理、全球安全、全球文明,为此我专门研读了第四卷,梳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并在报告中分享。


我和同事们都在持续跟进、了解中国国家发展现状、领导人的思想。因为一旦发言,就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俄中关系无疑将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还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国事访问通常意味着会签署重要的合作文件,发布针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联合声明。这份声明将明确俄中对世界当下热点事件的立场,让美国和西方国家清楚我们的立场。


我坚信,两国关系会不断深化提升。未来会否形成某种新的合作形式?我们拭目以待。


我对俄中关系的光明前景充满最乐观、最积极的期待——随着时间推移,两国关系只会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好。


我们的关系绝非临时的、基于短期利益的,“需要时就交好,各自有需求时就分道扬镳”的关系,而是建立在条约基础上的长期稳定关系,正在发展,也将会持续发展下去。


深圳为社会主义建设树立城市标杆


何王子彧: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经济特区今年将迎来建立45周年。您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加林娜·库利科娃:我见过深圳这座城市的雏形,那应该是1958年第一次到广东时。


当时我们被带到与香港接壤的边界,眼前一片荒芜,没有任何城市的痕迹,只有几个渔村、沙滩和渔船。而如今的深圳,如同香港一般繁华,甚至毫不逊色。


如今在贵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所谓“先行示范”,意味着各地都应以深圳为蓝本,学习这里的经济是怎么发展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座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树立了标杆。


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省的发展水平都令人瞩目。去年(2024年),我再度到访深圳,参观了深圳现代化、设施完备的高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发达的经济和蓬勃的发展态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发展道路由中国共产党开辟,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正在实施一系列规划。深圳这座城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呈现。


中国正在走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对此唯有敬佩。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没有现代化中国就无法实现发展目标,我们对此深表认同。


我衷心祝愿深圳发展取得成功!愿深圳继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窗口,保持繁荣昌盛。


祝你们,年轻的朋友们,以及你们的家人幸福安康、一切顺利!


记者 / 何王子彧 王涛

翻译 / 王祺丰 戴佩君 叶纯 朱延瑞

排版 / 刘雅婧 阳楚晗

审校 / 庞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