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银行 公司 企业 万元 车辆 自己的 美国

实施四雁孵化工程 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 优秀“鸿雁”人才李晓珍:非遗馓子“炸”出国际订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8:2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 走进位于郯城县李庄镇的山东想上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馓子加工车间,工人师傅们正在忙得不亦乐乎。用手抻面,机器煎炸……一会工夫,老“把式”醒好的面团就变成了色泽金黄的馓子,每一根馓子表面都布满细密气泡,松脆可口,香气扑鼻。

小小炸馓子,浓浓家乡味。在我市优秀“鸿雁”人才、馓子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想上家总经理李晓珍的童年记忆里,馓子既是不可或缺的节日味道,也是维系家里生计的主要来源。

“每天一放学就往家走,烧火炸馓子,干完活再写作业。”李晓珍告诉记者,炸出好馓子,原料很讲究,通常选用优质面粉,添加鸡蛋、盐、花生油、牛奶等用来丰富口感、增加风味;制作工艺很精细,揉面、醒面、造型、油炸、定型等环节缺一不可。“父母配合默契,拉扯面团,再抻拉成细条,放入油锅里,不断重复着动作。在烟熏火燎中,盆里的面少了下去,篮里的馓子多了起来。天亮时,父亲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换回来一把把毛票钢镚。”

长大后,李晓珍告别父母,背上行囊,踏上去异乡的奋斗路。如今,李晓珍选择留在家乡创业打拼。谈及原因,她说,一方面是市农业农村局深化实施“四雁工程”,创新四雁人才孵化模式,鼓励支持各类创业,更重要的是家在郯城。回到郯城,既想照顾年岁渐长的父母,也想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把小馓子做成富民大产业。

李晓珍始终将产品品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打造“沂蒙馓子”品牌,针对消费市场的需求对传统技艺进行改良,自主研发半自动化馓子机器,从原料筛选、配方优化到生产流程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确保每一根馓子都能达到标准化、高品质的水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馓子十分酥脆,不要说漂洋过海,就是随手买一包,也可能一个不留神就弄碎了。李晓珍反复研究包装方案,购入液氮设备,采取“一根一袋”充液氮包装,成功解决馓子无法长途运输的难题。

“我们引进设备不是要取代手工,而是解决传统工艺的局限。”李晓珍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转型,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20人,日产馓子2500多公斤。更令人欣喜的是,以想上家“沂蒙馓子”为代表的李庄馓子知名度不断提升,国内连锁麻辣烫企业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外订单纷至沓来。前不久,平台头部主播直播带货,不到1分钟“沂蒙馓子”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在忙碌与拼搏中,李晓珍笑言:“从早到晚,不是守在工厂,就是在接订单。”然而,辛苦背后,她有更大的目标:打造集传承、生产、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馓子全产业链,带领李庄馓子走上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让李庄馓子走进千家万户。

暮色降临,馓子加工车间里灯火通明,李晓珍和工人们还在为新订单忙碌,古老技艺与现代科技正在这里交融。“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馓子,既活在苏东坡的诗句中,也活在当下的美好生活里。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鹏 魏玉娜 通讯员 孟琦 刘阳

编辑:李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