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企业 银行 公司 万元 中国 车辆 美国

贵州文旅新玩法破圈,西南媒体亲测“最野”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6:02:00    

吃地道美食、玩激情漂流、做非遗蜡染、纵马草原之上、参加火把节、挑战悬崖之巅……2025年7月17日至21日,“清爽有度・多彩贵州”2025西南主流媒体采风团深入黔中腹地,开启了一场五天四夜的深度体验。11家媒体记者穿行于市井烟火与壮丽山水之间,切身感受着贵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蓬勃脉动。

“在这里,每一次体验都唤醒全部感官。”有随团记者在采风手记中感叹,“贵州,是片让感官全面苏醒的土地——市集的烟火气撩拨味蕾与嗅觉,草原的辽阔舒展视觉与心胸,非遗的精妙叩击心灵,节庆的狂欢点燃热情,而悬崖之巅的心跳,则是最刺激的触觉回响。它们共同拼贴出贵州层次丰盈的文化图景。”

据悉,本次采风成果将通过融媒体的报道形式,在西南地区主流媒体平台形成矩阵式传播,全方位展现贵州“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市井烟火:传统与潮流的碰撞

霓虹烟火处,最是慰人心。此次媒体团探访的贵阳青云市集与安顺古城,一为新潮时尚的“深夜食堂”,一为六百载风骨犹存的石城,共同诠释了贵州“市井烟火”的双重维度——前者是创新与传统碰撞的活力场,后者是历史与现代共生的活态博物馆。

前身为青云路夜市的青云市集,经改造后已成为集餐饮、娱乐、文创于一体的“西南旅游消费新高地”。日均营业至凌晨3点的“不打烊”模式,让这里成为贵阳夜经济的核心地标。自开业以来,总销售额达16.57亿元,接待客流4762万人次,2024年5月2日单日客流峰值更是突破20万人次,尽显潮流与市井交融的生命力。

若说青云市集以霓虹光影诠释年轻贵州的跃动心跳,安顺古城则借青石纹理诉说沧桑贵州的厚重呼吸。1638年徐霞客笔下“城垣峻整,街衢宏阔”的盛景今日犹存,古城核心区保留着明代“三庙三街”格局,11处文保建筑和151处历史建筑经34亿元专项资金“修旧如旧”修缮,连青石板都采用老石材铺设,处处透着时光的沉淀。

游客可白天观摩银器锻造、吹糖人等非遗技艺;夜晚挤进人潮品尝夺夺粉、屯堡烤小肠;在蜡染坊亲手将白布染出靛蓝冰纹,“触摸历史的温度”。2023年以来,古城更通过67场音乐会、两届“三会一展”、7场无人机表演及民俗展演,让夜经济走向常态化、品牌化,成为历史与现代对话的鲜活注脚。

自然牧歌:身体与山川的对话

贵州,这片被喀斯特地貌深深烙印的土地,61.9%的区域被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覆盖,在水与岁月的打磨下,化作峰林如涛、溶洞似宫、峡谷若裂的奇幻世界。此次采访团在乌蒙大草原、野玉海森林公园和黄果树×B.Duck漂流中,真切触摸到了贵州的自然脉搏。

乌蒙大草原是喀斯特高原上的意外馈赠。不同于峰林的峻峭,这里的山脊被平缓的草甸覆盖,仿佛大地铺展的绿色绒毯。站在高处眺望,远处峰丛若隐若现,如喀斯特地貌的剪影画;脚下草甸上,牛羊悠闲踱步,风车在风中转动,为静谧画面添了几分动感。

野玉海森林公园则是喀斯特山林的秘境。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下,石芽、石林穿插在绿树之间,形成“石在林中,林在石上”的独特景观。围绕山地森林和彝族文化两大主题,这里打造了45个文旅体育项目:彝族风情小镇、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小火车、玉舍雪山滑雪场、玻璃栈道……其中,“野玉海单轨高架观光小火车”堪称世界奇迹——作为首个螺旋盘升跨座式单轨线路,它在险峻山峦间盘旋而上,最大坡度达6%,爬升高度220米,让游客在行驶中尽览喀斯特山林的磅礴。而彝族火把节、全国鞭陀大赛、高山滑雪邀请赛等赛事活动,更让这里成为省内外游客青睐的文旅热土。

黄果树×B.Duck漂流,则是与喀斯特峡谷的激情碰撞。项目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4.2公里漂流全程串联峰林、瀑布、石林,雨雾天气更添神秘。25米的水位落差、12处激流险滩,让急流直下的“浪遏飞舟”成为速度与激情的注脚。作为全国首个国际IP跨界水上乐园,小黄鸭元素全方位植入起漂点、河道、码头,搭配主题餐厅、亲子乐园、露营基地和周边商店,串联起“白天漂流探险、夜晚露营观星”的全时段体验链,成为亲子与潮流打卡的新选择。

非遗密码:指尖流转的千年智慧

安顺蜡染,这朵民族工艺中的奇葩,承载着历史学、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厚重价值。2008年,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采访团走进安顺古城一瀞美学工作室,沉浸式体验画蜡、浸染、脱蜡的全过程。“画蜡时的专注,浸染时的等待,脱蜡时的惊喜,每一步都是与传统的对话。”一位记者在体验后感慨,“原来一块蜡染布里,藏着这么多讲究。”

在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建珍的苗绣小店同样引人驻足。这位来自水城区陡箐镇冷坝村的代表性传承人,用十年走出了非遗创新之路:2014年创办的小作坊,如今已在政策扶持下发展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苗绣工坊,产品线从传统苗族服饰拓展到蜡染包、刺绣鞋等时尚配饰。

“最欣慰的是看到年轻人对非遗的热情。”胡建珍说,她的店铺既是销售场,更是体验空间——游客亲手制作的蜡染作品经社交媒体分享,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据了解,胡建珍还将非遗传承的阵地延伸到了校园,定期带着蜡染、刺绣等传统工艺走进课堂,手把手教授学生们古老的苗族技艺。

节庆狂欢:原始生命力的释放

白日的野玉海是静谧的喀斯特秘境,夜幕降临时,火把燃起,这里便化作彝族古老激情喷薄的舞台。采风团恰好赶上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盛典,亲身投入这场“东方狂欢节”。

盛典在彝族歌舞中拉开序幕:古老传说的舞蹈、民族团结的合唱、现代音乐表演轮番上演,灯光秀将氛围推向高潮。晚上10点,篝火点燃夜空,万人达体舞火热开场,人们手拉手围着火堆舞动,彝族同胞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游客。

据悉,自1994年举办以来,海坪火把节已成为六盘水的文化名片。2024年起,一日“火把节”升级为一月“火把季”,让更多人得以沉浸式感受这份原始生命力。

极限挑战:垂直世界的勇气迸发

旅程尾声,采风团将勇气投向贵州更险峻的维度——探秘“亚洲第一长洞”绥阳十二背后・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2025年6月26日,这里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以437.1公里的长度和白云岩洞穴系统的独特性,成为冲击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奇观。

依托世界级山地资源,十二背后旅游区成为户外爱好者的天堂:洞穴探险、飞拉达、悬崖咖啡……“洞穴+”项目让地心奇观化作可触可感的体验。其中,悬崖咖啡馆堪称“勇气的勋章”。

想要喝上这杯咖啡,需先徒步穿越地下河谷,再经40米钢索横渡、120米绝壁飞拉达攀岩,抵达60米高的木质平台;终点处25米的悬崖蹦极,更让人纵身坠入原始旷野。极致危险与极致闲适的反差,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冲击。

采风团成员穿戴专业装备踏上飞拉达线路,在肾上腺素的飙升中,将地下河谷、溶洞天坑、峰丛峡谷的风景尽收眼底,完成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挑战。

上游观察

从青云市集的烟火到十二背后的悬崖,从蜡染布上的冰纹到火把节的烈焰,五天四夜的采风之旅,让西南媒体记者们亲历了贵州的“多面性”——它是古老的,600年古城、千年非遗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它是年轻的,潮流市集、IP漂流彰显着创新的活力;它是温柔的,草原风、森林绿抚慰着疲惫的心灵;它是狂野的,激流险滩、悬崖挑战激荡着勇敢的灵魂。

正如随团记者所言:“贵州的魅力,在于它从不让感官在单一维度停留。”当这些体验通过融媒体矩阵传播开来,一个“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贵州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这里有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有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更有无数等待被唤醒的感官惊喜。或许,这就是贵州最动人的“清爽”与“多彩”:每一寸土地都在生长故事,每一次相遇都能激活新的感知。

上游新闻记者 蓝娅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