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贷款 费用 企业 公司 万元 银行 中国 美国 车辆

扩大开放,打开新空间!烟台市商务局推动外贸多元化布局,实现高质量招商引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6:56:00    

开放是烟台的基因,是这座城市乘风破浪始终高扬的风帆。当“中国制造”的工程车通过烟台港中非班轮直达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当烟台的玲珑轮胎在塞尔维亚工厂下线并供应整个欧洲,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近年来以有目共睹的“开放姿态”,从区域经济节点跃升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高水平”“高质量”,意味着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从这一基调出发,烟台多年来始终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增创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出海有平台“抢单”有底气

外贸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烟台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当之无愧的外贸大市。

如今,城市外贸发展已进入量质并举的新阶段。更快、更优质,成为各地外贸发展的同频诉求。在此基础上,烟台将目光转向了外贸的多元化布局。随着外贸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烟台外贸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这其中,离不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大市场。

就在上个月,东方电子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方正基从高加索国家签约回国。用不了多久,东方电子集团为客户量身打造的这套国家配网自动化系统将在阿塞拜疆投产。从单纯卖设备,到提供“硬件+软件+运维”的整体方案,如今东方电子集团的产品及服务已经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方电子的“出海”轨迹,是烟台企业从“产品出口”到“技术出海”的缩影。近年来,烟台“走出去”持续跃升:外贸进出口从2021年的4115亿元增至2024年的4723.4亿元,对外投资从12.4亿美元增至15.7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95.3亿美元,省级以上开发区贡献了80%以上的外资和外贸总量。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企业“走出去”愈发稳健的脚步。在东盟,南山印尼宾坦工业园200万吨氧化铝项目产能全年处于满产状态,成为南山铝业“出海”的标志性项目;冰轮环境MK自动化冷库项目不仅服务泰国市场,还成为辐射东南亚的“冷链枢纽”;在中亚,烟建集团承建的援塔吉克斯坦议会大楼由中塔两国元首共同揭牌;在中东,杰瑞集团获得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油气井场数字化改造EPC大项目……

“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抱团出海’,开放平台的赋能让烟台联通世界更有底气。”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烟台推动企业依托境外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成为中东欧最大中资项目,已引进化工、工业气体等企业加入;中宠食品完成并购新西兰最大的宠物食品企业;烟台联测公司完成并购新加坡电子封测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烟台的“朋友圈”变成“合作圈”。烟台与德国工商联合会、泰国中华总商会、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所等132家商协会签署协议建立合作,组织企业赴东南亚、中东欧等地区对接,为外贸企业量身推荐300余个重点展会,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借“链”生长 抢占投资先机

当下,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制度型优势吸引着高质量投资,而高质量投资又会推动本地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进而要求更高水平的开放,形成正向循环。烟台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必须引进一批动能新、潜力大、辐射强的优质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招商引资,是当务之急。

如何将优质企业“请进来”?烟台的方法论是“链式招商”。近年来,烟台以产业链为核心、以四链融合为导向,实施双领计划,有针对性地引项目、育链主、强产业,完善全球招商网络,强化市区一体化招商的深度、广度、精准度和实效度。

当然,高质量招商引资不能待在“舒适区”,要主动开拓新市场、新空间。新形势下,烟台不断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以“链长制”为抓手,“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推动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链式思维”体现在招商引资上,“打法”也顺势而变:强化链式招商,跳出惯性思维、抬头找准赛道,锁定重点国别、重点区域、重点方向、重点项目,打通重点通道、凝聚各方力量,做强重点园区、夯实承接载体,抓好机制整合和经验提炼,在激烈竞争中破冰突围、形成品牌。

招商渠道拓宽了,越来越多的客商被“投资烟台”吸引,成为“烟台合伙人”。创明北方电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整个项目从签约到落地速度之快,是我没有想到的。”烟台创明北方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新感叹,2022年10月项目签约,2023年6月正式破土动工,预计今年底完工。整个项目进展顺利、配合高效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家深耕锂离子电池20余年的高科技公司,之所以将开辟北方市场的中心放在烟台,正是看中了这里产业“强链”的发展潜力。在陈国新看来,烟台有着非常好的汽车制造基础,从原材料到产品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集聚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储备了大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和产业工人,这为创明电池就地取材、就近用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借助“链”力量,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开展“投资烟台”行动,年均参加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省级重大招商活动10余场,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获评山东省唯一一个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依托企业服务专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把“投资烟台”品牌擦得更亮。

园区赋能 打造对外开放主阵地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园区这一载体。作为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园区以全球视野谋划未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烟台要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将项目向产业链聚集、将产业链建在园区上,建立大园区格局。”烟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园区建设上烟台起步早、规划起点高。近年来,烟台把握机遇,强化园区赋能,打造对外开放主阵地,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兴起园区“二次创业”,不断打造绿色低碳、技术领先、人才集聚、产城融合的“一流园区”。

作为烟台园区建设的代表,中韩(烟台)产业园因开放而生,应合作而兴,是国家级国别合作园区,承载着对接中韩发展战略、打造高端产业发展平台、撬动中韩两国产业合作新跨越的重大使命。

“园区为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了良好平台,对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提高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机会,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艾多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朴炳宽这样评价。韩国艾多美株式会社是一家全球化电商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生活用品、化妆品、健康食品等,2017年入驻中韩(烟台)产业园高新片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艾多美完成了电商平台和生产、物流基地的建设,一跃成为省内单体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山东省首批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获评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百强企业。

开放创新看园区。近年来,烟台将目光聚焦园区建设,坚持培强产业园区主阵地,推动特色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开放平台不断跃能升级。烟台、招远、蓬莱、龙口开发区及高新区、综保区等6家园区入选全省“国际合作”“双招双引”“外贸新业态”三类特色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一。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赋能提升,先后推出制度创新成果408项,其中,1项入选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2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累计109项获省级及以上层面认可推广。

从黄海之滨的开放窗口到连接全球的重要枢纽,烟台以“出海平台”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以“链式招商”激活产业升级的引擎,以“园区赋能”筑牢制度创新的基石。烟台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破浪前行,书写着一座海滨城市与世界共赢的新篇章。

YMG全媒体记者 逄苗 通讯员 张晓鑫 摄影报道

责编:王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