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弘景光电(301479.SZ)再启战略布局。
8月8日,弘景光电公告,计划在广东省中山市投资15.33亿元建设研发制造总部基地,以增强公司研发和制造能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2025年计划投入1.5亿元。
作为2025年3月刚登陆创业板的光学领域新锐,弘景光电深耕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赛道。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1.14%、11.79%。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增长至17.23亿元,创历史新高。
业内表示,弘景光电此次投建研发总部基地,将进一步强化其在智能汽车、新兴消费电子领域的布局。
拟15.33亿投建研发制造基地
8月8日,弘景光电发布公告,公司计划在中山市投资建设研发制造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预计为15.3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为7.5亿元。公司已通过董事会决议,并授权管理层办理相关事宜。项目分阶段进行,2025年预计投入1.5亿元,后续将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情况有序推进。
目前,弘景光电财务状况良好、稳定,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约为4.17亿元,公司自有及自筹资金能为本次项目建设提供所需资金。
对于此次投资的战略意义,弘景光电明确表示,此次投资旨在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强与当地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中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产业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公司希望借助此次投资,打造一个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总部基地。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技术驱动发展的行业趋势下,弘景光电此次加码研发制造基地建设,与行业内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路径形成呼应。
据了解,弘景光电自成立以来坚持走技术驱动发展路线,加快构筑公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2020年—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分别为1475.56万元、2075.54万元、2806.68万元、4999.99万元、6737.93万元。公司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始终在6%以上。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成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取得了与全景鱼眼光学系统、高像素广角光学系统等领域相关的多项专利,有效确保了超高清、超广角等产品优势。
截至2024年底,弘景光电已取得境内专利291项,其中发明专利128项,实用新型专利163项;取得PCT专利3项。
践行“3+N”产品战略
公开资料显示,弘景光电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与新兴消费电子(智能家居、AR/VR设备)两大领域。2025年3月,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标志着其发展迈入资本化新阶段。
从业绩表现来看,弘景光电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财报显示,2021年—2024年,弘景光电的营收从2.52亿元持续增长至10.92亿元;净利润从1526万元增长至1.62亿元,期间增幅高达961.6%。其中,2024年表现尤为亮眼,营收同比增长41.24%,净利润同比增长41.91%。
2025年一季度,弘景光电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41.14%;净利润3463万元,同比增长11.79%;扣非净利润3382万元,同比增长14.9%。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弘景光电践行“3+N”的产品战略,公司三大业务领域业绩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智能汽车类产品实现营收2.29亿元,同比增长30.79%;智能家居和全景/运动相机类产品合计实现营收8.52亿元,同比增长44.49%;新兴业务领域也取得了有效突破,实现营收995.6万元,同比增长29.64%。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发展及技术积累,弘景光电已在行业内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及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各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较为突出。其中,在智能汽车领域,根据TSR研究报告,按出货量口径统计,弘景光电2022年在全球车载光学镜头市场占有率3.70%,排名全球第六。
值得一提的是,弘景光电还始终坚持大客户战略,重点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全景/运动相机等领域的全球知名厂商进行业务拓展。截至目前,公司已与群光电子、工业富联、华勤技术、协创数据等EMS或ODM厂商及IMI、海康威视、德赛西威、豪恩汽电、保隆科技等Tier1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快速发展的同时,弘景光电总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0年—2024年,公司总资产从1.6亿元增长至10.69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增至17.23亿元,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