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乞巧望秋月:七夕节花式乞巧



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节在今天多被过成了情人节,而在古代七夕节也叫乞巧节。这是一个专属于女孩子的节日,民间有把它称为女儿节的。在不同的地区,乞巧节还有不同的名字,比如七巧节、七姐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等。

“七”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和天象、历法的关系尤其紧密。算盘珠子是七颗,日月加五大行星是七曜,日本至今还使用“七曜”作为星期的称谓。中国民间认为重日是很吉利的,比如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当然也包括七月七。“七”与“吉”谐音,台湾人把七月叫作吉月,七七就是吉吉,七十七岁是喜寿。七月七是个非常欢喜的日子,但它和过年不同,它是含羞带笑的小欢喜,因为这是一个女孩子的节日。


虽然没有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但古代既没有光污染,也没有高层建筑对天际线的切割,古人能够坐拥整个浩瀚的星空。观察美丽的星空曾是先民最重要的夜间娱乐活动以及学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的意象、喻义、传说都是观星而来。从星象来说,七月七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看上去重合的日子。《诗经·小雅》中就出现了牛郎、织女的星名,最晚在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开始流行。故事版本很多,基本要素差不多,织女星作为更大更亮的星,代表着一位仙女。而她之所以被称为织女,是因为在天上司职织造,传说朝霞晚霞都是织女的作品。

《诗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织女是各朝各代少女祭拜祈愿的对象。少女们都喜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也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终生幸福。七夕这个星象学上特殊的日子,就此演变成了乞巧节——天上星宿团圆,人间欢庆之余,向织女求得一双巧手、一颗巧心,从而求得好夫婿,一生安乐。

乞巧的方式很多,不少都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大家暗暗较劲。最常见的是对月穿针大赛:月色下,不点灯,谁能够穿得越多越快,得“巧”就越多。唐代有一首《乞巧》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穿尽红丝几万条”说的就是这个情形。

还有纯碰运气的,前几日就买或抓只小蜘蛛放在小盒子里, 叫作“巧蛛”。到了七夕晚上打开,谁的巧蛛能织出最多最密的网,谁就是得“巧”最多的人。

[明]《汉宫乞巧图》(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还有一半靠技术一半碰运气的浮针验巧。白天打一盆水,在太阳下晾一阵,晚上月亮出来后将针平投在水面上,让它浮着,通过观察盆底针投影的样子,来判断投针人是否有“巧”。打什么水是有讲究的,井水、湖水、池水、江水、雨水,各种水的浮力稍有差异,要选浮力强的,有的还用两种甚至几种水掺在一起。把水在阳光下晾上一天半天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可以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方便浮针。投针时也要有技巧,不能让针直插水底,得让它浮起来,并且能浮成一个合适的角度,以形成“巧”的形状。至于什么样子算是得了“巧”,讨论的余地可就大了,也是乐趣所在。浮起来的状态很难完全掌握,可谓可遇而不可求,有运气成分。可以想象当时场景,一群姑娘围着水叽叽喳喳,讨论投影到底像什么,这也算是难得的闺中乐事了。

《红楼梦》是一本写女儿的书,自然数次提到乞巧节。王熙凤的女儿之所以叫巧儿,也正是因为她生于七月初七。

《红楼梦》(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